90后原创作者社(90 Original Club)
标题:
云鬓花颜,美丽如斯
[打印本页]
作者:
ShinenShir
时间:
2013-8-14 12:12 PM
标题:
云鬓花颜,美丽如斯
头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,在新石器时期的仰韶中,就有圆椎形的骨簪出土。特别是在黄河中下游北中原地区,束发施笄沿习悠久。在仰韶、龙山时期,笄、簪的使用最多 ,说明梳妆打扮、束发施笄,已成为当时人们起居生活的一项内容。从周代起,女子年潢十五岁便算成人,可以许嫁,谓之及笄。如果没有许嫁,到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,由一个妇人给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,插上一支笄,礼后再取下。在女子尚未行笄礼之前,她们的发式大多是丫髻,不需插笄。
史书记载,许嫁女的“笄礼”就一件大喜事,所以仪式比较隆重,尤其是宝贵之家就更要以酒宴执行宾客了。女孩行过笄礼之后,不仅要学着成年人的样子挽髻插笄,还要在发髻上缠缚一根五彩缨线,表示其身有所系,从此之后深居闺室,不与外人接触,一直到成亲之日,才能由丈夫将缨线解下来。但未许嫁女子的“笄礼”就很简单了。为她梳一发髻,插一发笄就算礼成了,而且,礼毕之后还要把发笄取下,解开发髻,恢复原来的发式,以此来区别已出嫁和已许嫁的女子。
春秋战国时期,金簪、玉簪相继出现并成为奴隶主贵族身份的免征。帝王饰玉簪、后妃饰金簪。其次像牙簪、玳瑁簪均为臣子戴的簪。
汉末,中国出现了妓女,她们由于生活致而专事修饰,衣着日趋奢侈,这种情形使得社会风气也发生了急剧的美的观念。由质朴而炫华、富丽,面部的妆饰精巧富于特色。帝王贵族们的推崇和提倡,对此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这个时期的主要头饰有:步摇、簪、钗和镊子。或插以鲜花。
六朝时期:当时贵族生活非常豪华奢侈,开始出现了许多黄金的簪、镯、钗、环等首饰,而且戒指上一般装饰有动物形象或嵌上宝石。
唐朝人的穿着打扮历来为后人追慕,典雅高贵,气度雍容。唐代女人用红丹点在脸上的做法,据说是起源于三国时期。吴太子孙和酒后失手,打伤了宠姬邓夫人的脸,太医建议用白狭调和琥珀给邓夫人治伤,女人伤愈后脸上留下一个红点,反而更为娇媚动人,点红丹的化妆方式就在女性中风靡一时。
宋代发饰也承袭了唐制,有帽、簪、梳、篦。妇女在骑马出行时要佩戴帷帽,即在席帽四周垂网或者加薄纱,用来遮盖面孔。帽制在宋代已接近尾声。当时的首饰被称为“头面”,装饰的手段很多,有镶嵌、点翠、雕刻、烧蓝等。女子发髻上的装饰通常以金银珠翠为材料,制成各种形状的簪钗,常见的有鸟形、花形、风形和蝶形等,使用时插于髻上。《梦梁录》中记录了当时妇女所用的首饰,有“飞鸾走凤”、“七宝珠翠”及“花朵冠梳”等。除此之处还有金钗和翠翘,这是从西北吐鲁番地区进入内地的首饰,由于十分贵重,使用范围比较小,只有贵族妇女才佩戴,一直延用至南宋。宋代的步摇,因在顶端加放了珍珠和玉石,更显得精巧和俏丽。而冠梳则是北宋时期妇女髻上最有特点的一种装饰。一般用漆纱、金银及珠玉等制成,两鬓垂肩式的高冠,然后在冠上插以数把长梳。宋代妇女崇尚插梳,几乎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,到后来的南宋,妇女插梳的现象仍十分普遍。险些之外,宋代妇女还有戴花冠的习俗。冠上簪以鲜花,以后又发展成使用假花。簪花不仅为妇女所喜爱,甚至男子的冠上也插戴花朵。另有一种用白角材料制作的白角冠,此冠大三尺,配以一尺长的白角梳,此外还有珠冠、团垂肩等都是当时的冠式。“盖头”的使用在宋代也很普遍,以紫色罗覆盖半身,多为新娘或年轻女子出门时遮蔽所用。宋朝妇女承前代之风,常在额上和两颊间贴花子。这种花子用极薄的金属片和彩纸剪成各种小花或小鸟、小鸭的形状,再用呵胶来粘贴。宋朝开始,禁止女子用假发,戴高冠。官方的禁令,导致宋代妇女的头饰大为逊色,形成冠梳制法。妃子们戴珠冠,民间女子戴花冠,把梅花,桃花,荷花,菊花编成花冠戴在头上。女子开始了缠足的风气,但那里不是三寸金莲,而是把足缠得平而直。从这时起,各种因袭把当时的社会风气浸泡得平和而柔弱。
元代妇女的头饰以顾固冠最具特点,又名“姑姑”、“顾姑”或“固姑”、“罟”等,均为蒙语译音。这种姑姑冠,依照规定只有后妃和大臣的妻子才可佩戴。姑姑冠的形制与以往的女冠有很大的不同,为直竖起的一个上广下狭的高大饰物,元代贵族妇女戴的一种装饰性高帽。它是用桦树皮围合成的长皮筒,用针线缝在一起,一般不及一尺,外面包裹着色彩艳丽的花绸,上面缀以饰珠、饰片等物。 《蒙古秘史》中,“顾姑冠”蒙古语称为黑塔,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、艳丽的首饰。这种高冠,采用桦树皮围合缝制。成为筒形,冠高约1尺,顶部为四边形,上面包裹着五颜六色的绸缎,缀有各种宝石、琥珀、串珠、玉片及孔雀羽毛、野鸡尾毛等装饰物,制作精美,绚丽多姿。此外冠上还垂挂有一串珠子,随着身体的运动而不停的摇曳,别是一番韵味。但在南方的汉族妇女是不戴这种冠帽的。元亡后,这种首饰失传。
明代的商业很繁荣。明代中后期在江南的纺织行业中,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生出柔弱的嫩芽。明代的衣食住行、节日文娱、宗教信仰、文化生活等,都丰富多姿。这时的女子头饰品种繁多,“头面”是指发髻上的装饰。明代的镶嵌钿金工艺十分发达,妇女的头面品种之多,款式之美是远非前进可比的。凤冠是明代妇女服制中最为庄重的一种礼冠,以皇后所戴的凤冠最为华贵,其顶上缀有龙凤等饰物。妃嫔在跟随帝皇去参加祭祀或朝会时也要戴凤冠,但她们的冠上已无金龙,而是用九只晕鸟代之,表示等级的差别。与凤冠相配套的服饰是霞帔,这是明代命妇的重要礼服。
清为金的后裔,同属女真族,在衣冠服饰及风尚习俗方面都保留了满族的习惯。扁方是满族妇女女梳“两把头”时主要首饰。在载涛、郓宝惠合著的《清末贵族之生活》一书中,曾讲到“满族女子平时梳‘两把头’,式样简朴。皆以真发挽玉或翠之横‘扁方’上”。扁方一般长32—35厘米之间,宽4厘米。厚0.2—0.3厘米。呈尺形,一端半圆,一端似卷轴。梳“叉子头”或“大拉翅”,都起到横向连接的作用。 清代满族妇女的扁方与汉代长簪有类似的作用,且尺寸相同。只是使用对象不是罢了。由此可推断,扁方可能是由长簪演变而来的。但是扁方也有尺寸小的,如遇到丧事,妻子为丈夫戴孝。放下“两把头”,头上插一个3寸左右的骨小扁方。儿媳为公婆戴孝,则要插一白银或白铜小扁方,以示区别。头花是满族妇女梳“叉子头”、“大拉翅”发髻的主要首饰,大多以珠宝镶嵌而成。
《战国策》里云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已都容”。两千年过去仍是如此。古代女子除相貌外,最注重头发的修饰。传汉武帝第一次见到卫子夫,就是被她的秀发吸引住了,“上见其美发,悦之,遂纳于宫中。”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也是以美发出名的。汉明帝的马皇后初入宫时。秀发变需发饰点缀,发饰也是美发的重要部分,榔的发髻要用花和宝钿花钗来装饰。这宝钿花钗里包括了发簪、华盛、步摇、发钗、发钿。皇宫贵胄的女子可以用珍奇的材料做发饰,而一般小户人家只能戴荆钗,“拙荆”便是古代男子对外称自己妻子的肩谦词。
但凡女子都是爱美的,古今相同,女子心爱的发饰既可以是南齐潘妃价值连城的宝钗,也可以是喜儿妹妹的二尺红头绳。
1、 发簪轻摇 (笄)
古代妇女将头发挽成髻鬟,还要以簪钗贯连固定,以免髻鬟松散坠落。簪的本名叫“笄”“簪”是秦汉以后的叫法,在秦、汉以前称之为“笄”,实际上是同一样东西的两个名称。
古代妇女发笄的式样很多,质地也各有不同。例如:骨、陶、蚌、荆、竹、玉、象牙、牛角、铜、金、银等。历代遗留下来的发簪样式十分丰富,其变化主要集中在簪首。常见的有:
(1) 圆顶形:簪身为圆柱体,顶端作球体或者半球体,少数刻有旋纹。
(2) 花顶形:簪身与上相类,惟于顶端镂凿梅、莲、菊、桃等花纹。
(3) 耳挖形:以金属或玉制成,簪身略扁,上端宽阔,至颈部明显收束,并朝正 面弯转,形成耳挖,使一物具两种功用。
(4) 如意形:簪身作圆形或扁形,簪首朝前弯转,呈如意头状。
(5) 动物形:簪首饰以飞禽走兽,常见的有龙凤、麒麟、燕雀及游鱼等。
[attach]463[/attach]
[attach]464[/attach]
[attach]465[/attach]
[attach]466[/attach]
[attach]467[/attach]
[attach]468[/attach]
[attach]469[/attach]
[attach]470[/attach]
[attach]471[/attach]
[attach]472[/attach]
阴商时期的古人就开始用簪了,簪的用途有二:一为安发,二为固冠。簪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,杜甫有诗“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”皇帝在节日里赐给大臣的礼物通常是簪。古代时规定罪犯不许带簪,就是贵为后妃如有过失,也要退簪。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。男子用簪的历史400年前在血泊中戛然而止,亡国之人何谈尊严。现在只有从白云观道士的装扮上感受到曾经的华夏衣冠了。
古人谓青年男女成年为结发和及笄,结发夫妻是指原配。
汉时苏武出使匈奴,临行时作诗与妻子道别:
结发为夫妻、恩爱两不移。
生当复来归,死当长相思。
这一去就是十九年,再相见已是白头。相传汉代葬仪有个风俗,妻子不幸早殃的话,丈夫会把婚礼时用的梳子一掰两半,留下一半,另一半放到妻子的棺木中入土下葬,表示今生今世不忘结发之妻。虽是仪式,透着情长。
作者:
ShinenShir
时间:
2013-8-14 12:14 PM
2、 发钗顾盼
在古代妇女首饰之中,还有一种发钗的饰物。发钗和作用与发簪一样,都是用来插发,但发簪作成一股,发钗则作成双股。另外在用途上也有一些区别。
发钗的普及大约在西汉晚期,自此以后,它一直是我国妇女的主要头饰之一,直至今天,发钗在妇女的梳妆品中仍占有一席之地,比如现在的发夹,就是由发钗演变而来的。发钗除了在质料及长短上有所区别外,更主要的特点还在于钗首上的不同装饰。如在钗首雕凿蟠龙之形,即为“蟠龙钗”。晋崔豹《古今注》中就有“蟠龙钗,梁冀妇所制”的记载;在钗首装饰鸾鸟,也为历代妇女所崇尚。尤其在结婚首饰中,更为常见,因为鸾鸟在民间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禽。饰有鸾鸟的发钗,被称为“鸾钗”。
发钗的安插也有多种方法,有的横插,有的竖插,有的斜插,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。所插数量也不尽一致,既可安插两支,左右各一支;也可插上数支,视发髻需要而定,最多的在两鬓各插六支,合为十二支。
[attach]473[/attach]
[attach]474[/attach]
[attach]475[/attach]
[attach]476[/attach]
[attach]477[/attach]
[attach]478[/attach]
[attach]479[/attach]
[attach]480[/attach]
[attach]481[/attach]
3、花钿添彩
对花钿的解释有两种情况,其一:“用金翠珠宝制成花朵形的首饰”;其二:“一种额饰 ,用胶贴在额头上的小饰物 ”,第二种说法较为常见。
从众多的资料来看,唐代妇女使用花钿十分普遍,最简单的花钿只是一个小小的圆点,复杂一些的是以金箔片、黑光纸、鱼腮骨、螺蛳壳以及云母片等材料,剪制成各种花朵的形状,尤以梅花为最常见。
花钿有许多复杂多变的图案,如牛角形、扇面状、桃子样等,而更多的是描绘成各类抽象图案,疏密相间,匀称得当。这种花钿贴在额上,宛如一朵朵绚丽鲜艳的奇葩,把女子妆扮得雍容华丽。
花钿的颜色丰富多采,其颜色取决于花钿的质料,如金箔片为金色,闪烁反光;黑光纸为黑色,烟烟闪亮;鱼腮骨为白色,洁净如玉。其他根据图案需要绘上各种颜色的,更是争奇斗妍,绚丽多采。最为奇特的是一种“翠钿”,它由各种翠鸟羽毛制成,整体花钿呈青绿色,晶点闪闪,清新别致。五代后蜀张太华(孟昶妃)《葬后见形》诗“寻思往日椒房宠,泪湿衣襟损翠细”,
温庭筠诗中有云“脸上金霞细,眉间翠钿深”。都是指的这种希罕饰物。
有趣的是粘贴花钿的胶是一种很方便的呵胶,此物一经呵气便发粘,相传是用鱼瞟制成的,粘合力很强,可用来粘箭羽。妇女用之粘贴花钿,只要对之呵气,并蘸少量唾液,便能溶解粘贴。卸妆时用热水一敷,便可揭下。其方便程度直比现在用的不干胶,但却比不干胶的粘贴强度高。
第一种,属首饰。珠钿、玉钿、鸳鸯钿带、铜钿、赏钿、翠钿、钿头、钿合金钗之类的。是一种嵌金花的首饰。用金,银,玉,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。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,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。
明宋应星《天工开物·玉》:“凡玉器琢余碎,取入钿花用。”上图。
[attach]482[/attach]
[attach]483[/attach]
[attach]484[/attach]
[attach]485[/attach]
[attach]486[/attach]
[attach]487[/attach]
[attach]488[/attach]
第二种,在面颊贴花钿的化妆术,也称为面靥或笑靥。
武则天时期,上官婉儿因为让女皇帝醋意大发,打伤了额头。她只好将伤处刺成一朵梅花,居然使妇女们群起效仿,称“梅花妆’.出格的女妆在史书上都有记载。下面贴图。
[attach]489[/attach]
[attach]490[/attach]
[attach]491[/attach]
[attach]492[/attach]
[attach]493[/attach]
[attach]494[/attach]
[attach]495[/attach]
[attach]496[/attach]
[attach]497[/attach]
[attach]498[/attach]
4、步摇生姿
步摇是古代女子的重要首饰之一,是在笄(簪)上加以饰物而来。其制法是先以金银丝编成枝,再往上缀满珠宝花饰,并有五彩珠玉垂下,使用时插于发际。因为行走时随着脚步的移动,那些垂挂着的珠玉便会不停的摇动,固而称为“步摇”。步摇始见于汉代宫廷后妃的礼制首饰。汉代以后,步摇逐渐流行民间,成为妇女喜爱的首饰之一。有诗云:头安金步摇,耳系明月挡,就是这一写照。步摇有多种形状,如枝叶形、花鸟兽形,还有牌饰制成山形的,在辽宁、内蒙古等地都有出土。它还不仅仅是女子的专有,男子也有用的,有时还将它缀在冠上,作为部队的标志,叫“步摇冠”。
[attach]499[/attach]
[attach]500[/attach]
[attach]501[/attach]
[attach]502[/attach]
[attach]503[/attach]
[attach]504[/attach]
[attach]505[/attach]
[attach]506[/attach]
[attach]507[/attach]
作者:
ShinenShir
时间:
2013-8-14 12:27 PM
5、凤冠威仪
古代妇女和男子一样,也戴冠帽。 冠的作用和帽子不同,古人戴帽,主要是为了御寒,而戴冠则为了装饰。
在妇女的冠饰中,最贵重者当推凤冠。所谓凤冠,就是在冠上缀以凤凰。以凤凰饰首的风气,早在汉代已经形成,汉以后沿袭不衰。
正式将凤冠确定为礼冠,并将其收入冠服制度的,是宋以后的事情。
明代万历皇帝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
[attach]508[/attach]
明代万历皇帝后孝端皇后六龙三凤冠
[attach]509[/attach]
[attach]510[/attach]
[attach]511[/attach]
明代万历皇帝后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
[attach]512[/attach]
明代万历皇帝后孝靖皇后三龙二凤冠
[attach]513[/attach]
点翠嵌珠宝五凤钿,清,高14cm,宽30cm,重671g。
[attach]514[/attach]
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,清,通高30cm,口径23cm
[attach]515[/attach]
[attach]516[/attach]
皇贵妃的朝冠(清)
[attach]517[/attach]
此外还有一些其实,现在一一贴上。
[attach]518[/attach]
[attach]519[/attach]
[attach]520[/attach]
[attach]521[/attach]
[attach]522[/attach]
[attach]523[/attach]
[attach]524[/attach]
6、发梳绰态
栉(zhi4):栉下面有齿、上面有背,齿有疏密,疏者称梳,用以梳理头发,密者称篦,用以篦除发垢。栉也可以直接戴在头上作为装饰。中国自古便注重礼仪,人们对自己的仪容装饰十分重视。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之物。尤其是妇女,几乎梳不离身,时间一久,便形成插梳的风气。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,早在四千年前,我们的祖先便有插梳的
[attach]525[/attach]
[attach]526[/attach]
[attach]527[/attach]
[attach]528[/attach]
[attach]529[/attach]
[attach]530[/attach]
7、华胜垂媚
华胜,即花胜。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,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。《释名·释首饰》:“华胜,华,象草木之华也;胜,言人形容正等,一人著之则胜,蔽发前为饰也。”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下》:“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。”唐颜师古注;“胜,妇人之首饰也,汉代谓之华胜。”
[attach]531[/attach]
[attach]532[/attach]
[attach]533[/attach]
[attach]534[/attach]
[attach]535[/attach]
补充一点:
满族女子平时梳两把头,式样简朴。皆以真发挽玉或翠之横‘扁方,之上。”横插于发髻之上的类似发冠一样的扁方长三十二至三十三点五厘米,宽四厘米左右,厚零点二至零点三厘米。呈尺形,一端半圆,另一端似卷轴。如一变相横簪,无论是梳两把头或是大拉翅,它都是起到连接真、假发髻之中“梁”的作用。扁方的作用类似古代男子束发时用的长簪,也许扁方就是由此而演变过来的。扁方的质地多为白玉、青玉,少数为金、银制品。清代中期,满洲贵族妇女开始盛行"旗头",也叫"旗头板"、"大拉翅"。就是以头顶发髻为座,上面放置旗头。旗头和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差不多,是一种扁形的冠,里面有铁架支撑,外面用青绒或青素缎等制成,正面有各种珠宝首饰的装点,侧面悬挂流苏。旗头是由"两把头"发展而来的,由于是进关以后才流行起来的,所以,人们也把它叫"大京样"。
作者:
゛寒莜伶つ
时间:
2013-8-14 06:27 PM
赞一个!!!
作者:
秋冬之岸
时间:
2013-8-23 10:59 PM
对比金银,我更喜欢玉这一类的首饰。
欢迎光临 90后原创作者社(90 Original Club) (http://90ycs.com/)
Powered by Discuz! X2.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