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想过那些让你遗憾的未完成的事情?塞满硬盘的那些没看过的电影、书架上落满灰尘的书籍、因为各种原因推迟的老朋友聚会等等,你想象着终有一天会将它们一一完成,可是却发现积累的事情越来越多,你一再拖延,一样也没有完成。如果你对上述这些例子都有着强烈的熟悉感,那么"恭喜你"你已经是拖延症患者了!
人们常说,时间就是金钱,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。但在现实生活中,人们常常有这样一种行为,做事拖拉或者懒得去做,日积月累后出现强烈自责、不断的自我否定、贬低等负面情绪,这种情况就叫做“拖延症”。
BBC最新的一份报告显示,95%的人只是偶尔拖延,20%的人则是习惯性拖延,不断拖延工作令他们的生活变得一团糟。中文“拖延症”其实是个民间戏称,而不是个学术名词。拖延症(英语Procrastination),是一种个性行为,即将要做的事或者任务推迟到稍后时间的行为。日积月累,它会成为一种习惯,更像是“毛病”而不是“病”。也许你会说,这不就是“懒”嘛。多数拖延确实与懒惰有关,但不同的是,拖延更表现为一种“后果消极且无必要的推迟行为”,而懒惰则是“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做某事”。
拖延症的主要成因——
畏难情绪
对于一切不够美好,反而会带来痛苦,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,人的心灵甚至机体会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,产生一种应对和防御机制,这种机制就是——逃避与拖延。举例来说,人们从来不会拖自己很想去做和对自己很有吸引力的事情,做这种事情的时候,常常是迫不及待的,就像一个美女在床上对自己张开怀抱,只要是正常的哥们儿都会争取在一秒钟之内扑上去。
完美主义
拖延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完美主义者。为了证明自己足够优秀,他们力求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,认为要达成他们的远大目标应该没有任何问题。他们常常对自己有不现实的要求,当无法实现这样的要求时,就会变得不知所措。失望之余,他们通过拖延让自己从中退却。
注意力涣散
互联网时代为我们提供了“足不出户的图书馆”,但问题在于,目不暇接的信息敲碎了我们原本的生活节奏。我们疲于应对接踵而来的各种信息,陷入一种“碎片化”的生活———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在不知不觉地被短信、微博和网购“蚕食”。可以想象一下,当原始人饥肠辘辘地裹着兽皮在河里插鱼的时候,他没有视频电话和恋人眉来眼去,也没有淘宝店能让他淘到最新款的兽皮,更无法发一条“插鱼英姿”的微博和与住在隔壁洞穴的粉丝互动。充其量,他只能在抬手擦去额上豆大汗珠的时候,分神想一下村里晒成小麦色的女人———进而变得更加动力十足。相对我们,他们的拖延症肯定要轻微得多。
从众心理
如果将拖延现象放在社会环境中,就会发现群体成员之间的影响也成为了拖延症的重要诱因。这种情况在学生中表现的尤为明显,比如寒暑假期间,大家疯玩一气,快开学了才发现作业还没有写,于是在开学前几天匆匆将作业写完。从众心理存在于各个群体中,有时候我们在完成某一个任务时常常会这样安慰自己,"别人还没有做呢"或者是"某某说这件事可以不做"等等。
如何克服拖延症
为了避免拖延,天才们想出了别开生面的办法。据说,维克多?雨果会赤身裸体地写作,让他的管家把他的衣物藏起来,这样,在该写作的时候他就无法外出了;生活全无条理的贝多芬则通过记事本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和创作。天才尤其如此,那么普通人又该如何克服拖延症呢?
1、确立一个可操作和务实的目标。可观察、具体而实在的,而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目标。 不要异想天开,要从小事做起。不要过于理想化,而要选择一个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标。
2、现实地(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)对待时间。问自己:这个任务事实上将花去我多少时间?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时间投入其中?
3、只管开始做!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,每次只要迈出一小步。时刻牢记: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而不是:我一坐下来就要把事情做完。
4、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。当你遭遇到第一个(或者第二、第三个)困难时,不要放弃。困难只不过是一个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,它不是你个人价值或能力的反映。
5、保护自己的时间。学会怎样说不,不要去做额外的或者不必要的事情。为了从事重要的事务,你可以决定对“急迫”的事情置之不理。而不是“我必须对任何需要我的人有求必应。”(在工作中尤其注意)
6、留意你的借口。不要习惯性地利用借口来拖延,或者利用你的借口作为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的奖赏。
7、奖赏和激励自己。将奖赏聚焦于你的努力,而不是结果,提醒自己这是成功路上的重要一步。小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:你可以说杯子是半空的,也可以说它是半满的。
我们常抱怨说工资太低、房价太高、社会不公平,于是终日郁闷,不快乐的心情每天写在脸上。这种情绪带到了生活中,人就会变得懒惰,觉得再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,就会对一切感到毫无兴趣而自暴自弃,最后发现落后于他人和时代更多。其实,与其抱怨还不如改变自己,努力做好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,合理利用和分配时间、任务,想到了就马上去做,不迟疑、不懈怠、不苟且,每天进步一点点,成功就会离自己不远。活在当下,别让“这样不够好,那就先放到一边吧”、“晚一点再开始好了”、“无所谓啊,反正都这样了”这些类似的想法充满自己的生活。别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,从现在开始——让我们拒绝拖延!
(注:部分文字引自《拖延心理学》 简·博克/ 莱诺拉·袁著。)
欢迎光临 90后原创作者社(90 Original Club) (http://90ycs.com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2.5 |